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教技[2012]5號)等指導文件,建設數字化校園系統要與省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對接,共享其******教育資源。
為******高校數字化校園項目建設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數字化校園建設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總體規劃:需要從學校整體的高度全盤考慮并統一規劃。
分布實施:根據需求制定合理的分布實施計劃。
以用促建:應用是靈魂,讓學校盡快見到效益。
突出******:有的放矢,根據學校需求合理規劃。
資源公用:合理利用學校資源,避免軟硬件資源的投資浪費。
信息共享:結合學校已有設備設施,避免重復建設,提高使用效率。
數字化校園建設基于智慧、虛擬、服務、開放的建設理念,充分運用云計算和虛擬化技術,構建高校智慧云平臺,通過智能終端訪問,實現數字化校園的全方位覆蓋。數字化校園建設方案包含六個平臺和一系列子系統,其中六個平臺實現了校園一卡通、統一身份認證、信息門戶、各系統間數據交換共享和手機端功能;各子系統基本涵蓋了學校的日常信息化需求,包括了教務、人事、迎新、離校、財務等一系列功能。數字化校園系統架構如下:

數字化校園系統架構
數字校園功能上要實現:
校校通(實現資源到學校)
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建議建成光纖百兆到樓,百兆線纜到桌面的寬帶校園網絡,并將寬帶接入教育城域網,信息點覆蓋學校所有場所。每個辦公和教學場所均有網絡終端模塊,校園辦公區域架設無線網絡。只要有教學需要,即可實現高速上網,全面提升學校管理、教學應用、學生實訓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
班班通(實現資源到班級)
實現“******資源班班通”。學校為各年級各建立一個電子集體備課室,每個集體備課室配備集體備課專用電腦,電子備課能節約備課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教師合作、交流;配備電子書包;建成網上閱卷系統,加快教育考試管理信息化的進程,實現教育考試成績全緯度數據的采集與分析。
人人通(實現資源到人)
利用教育服務平臺,逐步為學生和教師建立實名網上學習空間環境,大力開展網絡協作教研,促進技術與教學實踐的融合落實到每個教師和學生的日常教學、學習活動之中。
數字化校園的建設,采用******的思想、成熟的技術與設計方法,以期達到從分散應用向集中應用轉化,從固定服務向個性化服務轉化,從部門級應用向校級應用轉化,從信息管理向信息服務轉化,適合當前潮流與未來發展趨勢。
咨詢部 供稿